在2015年3月份正式發布“中國制造2025”之后,智能制造越來越得到大家的重視。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領導小組的會議上,又提出了“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跟制造業企業相關的特別是去產能、去庫存和降成本三個層面。這三個層面的內容也正是制造領域關注的核心內容。2016年,工信部主攻智能制造,市場規模和潛力巨大!
我們認為,智能制造的最大特點就在于不僅僅是用機器代替人的操作,它同時還要部分代替人對企業的管理。所以智能制造中一定包含了智能的制造過程和智能的管理模式。為此,用友優普2016年也將在智能制造領域發力,基于U8+基礎管理平臺,結合優勢資源,聯合不同領域(條碼、RFID、MES等)的合作伙伴,為廣大的制造業企業提供智能制造123的進階應用模式,讓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水平的客戶都能逐步實現智能制造轉型,完成產業升級。
《德國工業4.0》 VS 《中國制造2025》
在智能制造領域,有兩條具有影響力的主線:一是德國為首的《工業4.0》,另一個《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又跟工業4.0有相互呼應的過程。這兩個國家在振興制造業過程中提出的思路是根據兩個國家現實制造業水平而分別提出具有不同代表特征的規劃。
《工業4.0》主要強調的是一個系統和“三化”,即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其中核心系統就是CPS(信息物理系統),用通俗的話講就是將所有的物理設備連接到互聯網上去。
《中國制造2025》所提的主體內容和工業4.0有很大差別。強調五個層面上的創新,即產品模式的創新、制造模式的創新、供應鏈模式的創新、營銷模式的創新和服務模式的創新。
—————————————————————————
答:U8+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整體規劃不是噱頭,真正希望根據中國大部分制造業所面臨現實的情況,像自動化設備比較少,計劃、排產、工藝相對比較落后等,為中國制造企業構建智能制造的轉型升級之路。
用友優普U8+具有一體化、行業化、平臺化、國際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技術特征。我們將依托U8+平臺為企業提供設計、計劃、供應、生產、服務、財務、分析一體化、精細化的全面解決方案,達到“人、機、物”的智能融合,實現企業的智能制造、智能管理。
從整個產品解決方案的設計上,我們對于U8+在生產制造方面的一些應用做了組合,如圖。在如何提高產品設計效率;接到訂單之后如何有效排計劃;企業的原材料如何供應;車間現場如何管控;售后服務和成本、費用如何管控等方面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答:我們用“設計制造一體化”幫助企業搭建起設計到制造的跨海大橋,消除設計與制造之間的信息孤島,為ERP及時、準確、一致地提供所需的產品數據,并實現產品數據的互聯互通。
PLM直接查詢U8+庫存信息,提高設計效率的同時,降低設計成本。
PLM為U8+提供標準統一的BOM結構、工藝路線和工時定額等,夯實U8+應用基礎。
U8+直接查閱PLM產品圖紙,實現設計生產數據的統一。
答:U8+的有限排產是基于有限資源的多重約束,將企業的生產需求、資源能力、工作日歷等生產中的真實情況同時考慮,經過復雜且精確的計算后,將生產任務分配到相應的生產資源,使資源利用率最大,生產任務延遲最小。
能夠針對需求排產到日/班次/小時。
支持順排、逆排、模具約束等排法;并支持單一瓶頸設備的排產、模具排產。
能對成品、半成品分別進行排程。
支持可視化的手動調整,以使排產結果最優。
答:完整的車間現場管控涉及到生產業務的管理、現場數據采集、現場數據看板、現場材料管理、實時業務統計、產品質量追溯、車間工序檢驗、工人及設備的績效考核等需求。
U8+車間可視化系統基于智能識別技術——條碼和RFID,結合ERP車間精細化管理流程,把智能卡應用引入到車間,幫助企業實現車間管理的一目了然。實時跟蹤生產進度,動態平衡生產產能,實時統計產量及加工工時,及時發現改善之處,持續推進管理提升,讓車間管理逐漸從“憑感覺”轉變為“憑數字”,逐步建立真正的智能車間。
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術,又稱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通信技術,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
RFID實時生產線又稱為RFID電子工票,通常簡稱電子工票。它是使用無線工位機配合ERP軟件平臺,集成了國內上百家生產企業的先進管理經驗和當前的智能卡讀寫技術、數據采集技術等融匯一體的集中高科技項目的體現。它把智能卡應用引入到車間,使用RFID電子工票代替傳統紙質條碼工票,真正實現實時采集生產數據。解決以往采集速度慢、統計方式落后、統計成本高的問題。
—————————————————————
答:依據生產管控的顆粒度不同,我們給企業提供了基于不同成本對象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模式,支持從產品類別精細到單品成本;再精細化到訂單成本,再進一步精細化到工序成本。
單品成本:哪個型號的產品成本高低,一目了然,有助于優化產品結構。
訂單成本:哪個訂單盈利或虧損,清清楚楚,有利于優化客戶結構。
工序成本:哪個工序是成本瓶頸,及時發現問題,有利于成本控制和成本考。
答:我們的BA系統可以對生產數據實時抽取和實時分析,并利用移動設備展示,涉及到生產進度、生產能力、工人工時、物料消耗、設備狀態、質量狀況等多個緯度。
實時性:實時抽取、分析生產數據,對管理者移動展示,實時監控企業生產狀況。
精準性:業務穿透式分析與鉆取,層層剖析、精準定位,直指問題根源。
智能性:智能預警生產問題,模擬預測企業未來發展狀況,為決策者提供支持。
答:我們根據企業的所屬行業、規模、管理水平等實際情況和我們伙伴的實際能力設計了三個應用解決方案包,如下圖。利用獨特的進階應用模式,并基于我們的生態鏈共同幫助企業實現智能制造轉型升級。
基礎應用。主要是針對想啟用生產且生產自動化水平和管理水平相對比較低的企業,我們推薦基礎應用。主要特征表現在能夠把簡單的生產計劃用系統跑出來;把生產訂單能夠簡單用系統看起來;最終目的是為了把生產管理的效率提升起來。
精細應用。針對有一些自動化設備,并且生產管理已經有一定基礎,對生產效率的提升看得比較重,對成本核算看得比較重的企業,我們推薦第二個階段的精細應用。主要特征要優化產能,產能有效利用率達到最高,有效控制生產進度,使整個生產進度能夠有序并且動態調整,最終目的是在資源投入的有限情況下最大程度保證產品質量。
智慧應用。在智能制造上更高階的應用,像立體倉庫、MES,在這個層面上我們更多是跟產業鏈的伙伴進行合作,基于我們OpenAPI的開放平臺催生出這樣一些生態化的應用。在第三個層面上的智慧應用,特征是聯設備、黏客戶,并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答: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U8+在制造方面已經耕耘了十幾年,有數以百萬計的客戶群體,并從中打造了大量的各領域成果應用實踐。
從設計到計劃、到供應、到車間、到服務,以及到生產大數據,我們都有應用先進的典型客戶:星宇車燈,華菱線纜,藍黛傳動,菲利華,科華機械、西部石油、鞏誠電裝、江南冷軋、華辰、華恒、吉隆光纖,富仁集團……等。
答:我們將基于U8+標準產品平臺,結合行業及領域專項產品,以及OpenAPI接口平臺,在條碼、RFID、MES、WMS、機器人、人臉識別、云應用、呼叫中心、物聯網等智能制造相關領域,和生態鏈伙伴為制造業客戶打造整合的、適合的智能制造升級方案。
OpenAPI(open.yonyouup.com) ,用友優普開放平臺是基于用友優普大量的企業用戶和U8+的開放接口,接入外部合作伙伴,為企業用戶提供豐富應用和完善服務的平臺。平臺是為企業用戶服務的互聯網生態平臺。
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執行系統是位于上層的計劃管理系統與底層的工業控制之間的面向車間層的管理信息系統,它為操作人員/管理人員提供計劃的執行、跟蹤以及所有資源(人、設備、物料、客戶需求等)的當前狀態。
WMS (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倉庫管理系統是通過入庫業務、出庫業務、倉庫調撥、庫存調撥和虛倉管理等功能,綜合批次管理、物料對應、庫存盤點、質檢管理、虛倉管理和即時庫存管理等功能綜合運用的管理系統,有效控制并跟蹤倉庫業務的物流和成本管理全過程,實現完善的企業倉儲信息管理。
WMS軟件和進銷存管理軟件的最大區別在于:進銷存軟件的目標是針對于特定對象(如倉庫)的商品、單據流動,是對于倉庫作業結果的記錄、核對和管理(報警、報表、結果分析);而WMS軟件則除了管理倉庫作業的結果記錄、核對和管理外,最大的功能是對倉庫作業過程的指導和規范:通過對作業動作的指導和規范保證作業的準確性、速度和相關記錄數據的自動登記,增加倉庫的效率和管理透明度。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 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利用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等通信感知技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
答:我們一直以來秉承“平臺化發展,產業鏈共贏”的原則,以開放、合作的態度,吸引更多產業鏈伙伴,在U8+這個平臺上共同為制造業企業提供更加全面完整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目前, U8+已經聯合國內一批知名的產業鏈伙伴開發出了優秀的智能制造應用產品與方案,并不斷發展更多優質的生態鏈伙伴,共同服務于制造業企業的轉型升級。